东兰壮族铜鼓为何如此之多?这还得从红水河地域说起。东兰县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群山王国之中,红水河自北向南穿过县境。早在新石器时代,壮族先民就在红水河沿岸生息繁衍,从事农耕。面对山险水恶和生产力低下,他们产生了许多幻想,铜鼓被当作了“神物”“灵器”。相传壮族始祖布洛陀开通红水河时,水绿河绣,那时叫绿水河。后来图额(水神)发癫狂在河底,堵塞流水,山间一片,水黑如墨,人和鸟兽跑上山洞,向布洛陀报苦情。
铜鼓上的连续回旋形构造.方形的叫雷纹,圆形的叫云纹,这是壮族先民在农业耕种中对求雨的反映。它早巳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上,甲骨文中可看出它的演变,商周时代把它加以发展.装饰在铜器上,铜鼓用它作花纹图案,反映了壮族先民一向从事农业生产,其中雷纹影响,为求雨多建雷庙,解放前南宁亭子立有雷庙,古时壮人还有定六月二十四日为雷公诞的。
(三)图腾崇拜的反映
鼓面饰有四至八只蛙,有的大蛙负小蛙,有的大蛙中还有数只小蛙。这是古人对蛙的崇拜。因“蛙鸣即铜鼓(鼓)精”、“鼓声宏者为上”,龟蛙能知天时,故视为神物。铜鼓为壮族先民的重器,鼓面饰蛙就是图腾崇拜的象征。东兰县解放前每年还举行“埋蛙婆的盛典之俗。至于翔鹭纹、十二生肖、钱纹等,都与农业人生产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现象和生物有关。
(四)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历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