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其原始祖先为原蹄兽,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项研究提出,家马很可能起源自欧亚大陆草原—也就是今天的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西部—并且随着牧群的扩展而不断与野马杂交繁殖。
科研人员长久以来对马的早期驯化历史有争议:考古学证据提示马是在欧亚大陆西部草原驯化的,而来自现代母马的遗传证据指向了跨越广大的地理区域的多重驯化事件。Vera Warmuth及其同事使用来自欧亚大陆北部300多匹马的遗传数据从而对马的驯化的起源和传播进行了建模。这组作者重建了家马的已经灭的祖先野马的种群统计的历史,并提出野马在大约1.6万年前扩展出了欧亚大陆东部。
进一步的分析向这组作者提示,马的驯化起源自大约6000年前的欧亚大陆草原西部,而被驯化的马群在欧亚大陆扩展的过程中不断有野马补充进来。这组作者说,这些发现证实了马的驯化起源于欧亚大陆西部,并且提供了证据表明广泛存在野马进入家马群,因此也就把此前研究的截然不同的证据结合起来,并解决了相互冲突的解释。
铜貔貅不仅是祥瑞的象征,瑞兽文化还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国民间长久寄寓传颂的貔貅瑞兽,体现形态庄重,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贵而不俗,灵而不钝,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福,向往盛世、平和可亲的精神,体现大中华风范。
貔貅可摆放在风水的吉位上,很多地理师都认为有催财作用,而在八个不同的方位上,摆放貔貅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催财力也会不相同。其实貔貅对于正财或偏财都会有利的,所以貔貅像在近年大有流行,所以在任何场所都能见到貔貅的存在,貔貅的催财力都是很强的,但是对于犯科的人,貔貅未必有催财之力,这便是灵兽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