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编辑
熏香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汉代的博山炉就是人们为熏香而设计的。熏香炉也叫香熏或者香炉,初采用青铜为材料,汉代的博山炉就是青铜制成的。其实,熏香并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点缀,它还有熏香衣物、消除疲劳以及驱散蚊虫等作用。汉代以后,香炉的材质逐渐丰富起来。宋代出现了瓷制的博山炉,但是它禁不住香粉的烧烤,很快就变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诸如此类,以后出现的玉质香炉、翡翠香炉等等,也都是一种用来陈设或者把玩的观赏品。与实用器相比,陈设器的价值也许更高。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 薰香,更多的是古代 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 汉代以前就出现陶、 瓷、铜、 铁、瓦为材料制成的 香炉。 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 宣德年间是 铜香炉制作的阶段。
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 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 鎏金或 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能够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