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国人相救。由楚国返回卫国,途中又遇隐者。
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孔子又回到卫国,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 吴国讨伐鲁国,吴国战败。孔子的弟子 有若参战有功。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卫国,孔子的夫人 亓官氏去世了。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 卫国。孔子在卫国被 卫灵公夫人 南子召见。孔子的孔子弟子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郑国的 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 卫国。孔子在卫国被 卫灵公夫人 南子召见。孔子的孔子弟子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郑国的 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 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 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教育思想